自從2017年離開Céline,經歷長達六年的等待,Phoebe Philo終於正式回歸時尚界。儘管Phoebe Philo沒有舉辦實體時裝秀,僅僅只有網絡商店,而且她拒絕接受國際時尚媒體的訪問,品牌制定價格的策略更加足以媲美Bottega Veneta、CHANEL和Hermès等等,不過整個系列還是迅速售罄,掀起時尚界的熱烈討論。那麼Phoebe Philo為何能夠掀起搶購熱潮?
〝為何創立同名品牌〞
Phoebe Philo離開Céline的時候,時尚女仕紛紛尋找能夠代替「Old Céline」的時尚品牌,曾經跟隨她學習的時裝設計師更是備受追捧,當中包括Daniel Lee、Matthieu Blazy和Peter Do等等。可惜長達六年的等待,時尚界開始質疑她的同名品牌最後會否變成孤芳自賞。不過自從擔任Céline創意總監開始,Phoebe Philo已經變成一種「宗教信仰」,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對手。2008年,LVMH集團邀請Phoebe Philo擔任Céline創意總監,渴望她協助品牌重新登上時尚巔峰,就像John Galliano和Marc Jacobs。只是Phoebe Philo從來不會刻意營造譁眾取寵的行銷噱頭,反而選擇回歸設計本質,滿足現代女性的真實需要,猶如當年的Coco Chanel,因此Phoebe Philo創立同名品牌,顯然就是為了豐富現代女性的時尚衣櫥!
〝現代女性鍾愛Phoebe Philo〞
短短十年時間,Céline不但重新登上時尚巔峰,Phoebe Philo更加建立一群虔誠的「宗教信徒」。始終Phoebe Philo從來不會刻意讚頌或是貶低女性,而且男性創意總監描繪女性形象的時候,總是難以擺脫男性凝視,最後變成「聖母」和「妓女」,成為抹殺女性作為個體的枷鎖,唯有Phoebe Philo能夠捕捉現代女性的想像和忠誠,亦是為何她的成衣系列不是「Collection」,而是「Edit」。雖然這是Phoebe Philo首次創立同名品牌,但是整個系列幾乎囊括「商業款式」和「時裝秀款式」。Phoebe Philo準確判斷需求,減少「時裝秀款式」轉化成為「商業款式」的繁複程序,保證「需求」永遠高於「供應」,亦讓「售價」和「成本」不再掛勾,就像「Supreme Meets Loro Piana」,限量生產和沒有辦法預測,只要猶豫就會失去購買的機會,「離地」的售價更是象徵Phoebe Philo將會拒絕所有年輕世代!
〝Phoebe Philo如何突圍而出〞
毫無疑問,Phoebe Philo對於紙醉金迷的時尚界而言,確實猶如異類。例如Phoebe Philo渴望突破季節限制,徹底褪去潮流趨勢,透過「減法」剝離喧囂和浮華,僅僅為了自己的理想形象設計服裝,沒有空洞的實穿主義,或是泛濫的極簡主義,而是重新編輯現代女性的時尚衣櫥,因此模特兒幾乎都是素顏,描繪現實生活的女性形象,亦是Phoebe Philo突圍而出的主要原因。另外,Phoebe Philo證明「售價」本來就是沒有任何意義,就算品牌制定價格的策略足以媲美Bottega Veneta、CHANEL和Hermès等等,最後還是掀起搶購熱潮。始終Phoebe Philo就像Alexander McQueen,幾乎沒有任何時裝設計師能夠取代他們!
〝本末倒置的批評〞
儘管年輕世代批評Phoebe Philo的設計風格猶如抄襲Bottega Veneta,可是只要熟悉時尚歷史,就會知道Daniel Lee和Matthieu Blazy曾經跟隨Phoebe Philo學習,批評她「參考」和「抄襲」都是本末倒置。遑論眾多時尚品牌如何回歸極簡主義,可惜Phoebe Philo還是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因為「Phoebe Philo」就是一個沒有辦法複製的「名字」,更是一種「宗教信仰」。例如其他時裝設計師模仿Phoebe Philo,也許能夠複製「極簡主義」,但是根本沒有辦法賦予服裝「情緒」,亦是「創意總監」和「時裝設計師」的本質差異。或許,隨著Phoebe Philo正式回歸時尚界,The Row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險境,同時證明時尚品牌確實需要具備排他主義和稀缺性質!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