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Condé Nast集團宣佈邀請章凝擔任中國《Vogue》的「Editor-In-Chief」,消息迅速掀起時尚界的熱烈討論。始終《Vogue》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時尚雜誌,每次更換「Editor-In-Chief」都會掀起軒然大波。可惜兩年時間過去,中國《Vogue》幾乎沒有任何突破,最近Condé Nast集團更加開始招募「Deputy Editor」,工作內容和「Editor-In-Chief」幾乎相同,讓人不禁懷疑Condé Nast集團是否對於章凝的工作能力感到強烈不滿。那麼曾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意見領袖之一,章凝為何難以駕馭中國《Vogue》?
〝中國時尚雜誌的標竿〞
2020年11月,張宇宣佈離開工作十六年的中國《Vogue》,而且隨著蘇芒、曉雪和張宇先後黯然離場,也許象徵中國時尚雜誌的黃金時代即將落下帷幕,亦是一個時代的更迭。可是誰也沒有想過Condé Nast集團邀請當年只有二十七歲的章凝擔任中國《Vogue》的「Editor-In-Chief」,顯然傳統媒體和數位媒體之間的關係將會出現變化。始終只是短短十五年時間,中國《Vogue》不但登上時尚界的巔峰,更是《Vogue》最為成功的海外版本,亦讓更多中國臉孔成功登上國際時尚舞台。2005年,中國《Vogue》創刊,張宇邀請Gemma Ward和五位中國模特兒共同登上封面,當中包括杜鵑、劉丹、王雯琴、佟晨潔、以及倪明曦,完美詮釋何謂「East Meets West」,最後杜鵑更加成為首位登上法國《Vogue》封面的中國模特兒。儘管曾經堪稱中國時尚雜誌難以超越的標竿,眾多渴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尚品牌,總會選擇中國《Vogue》攜手合作,張宇亦有針對各種不同的市場,先後推出《Vogue Film》和《Vogue Me》等等,可惜近年中國《Vogue》的時尚權威逐漸遭到意見領袖瓦解!
〝傳統媒體為何靠攏意見領袖〞
2013年,《Lucky》宣佈邀請陳怡樺擔任「Editor-In-Chief」,也許已經埋下傳統媒體靠攏意見領袖的伏筆,而且台灣《Tatler》和台灣《Vogue》,更加分別邀請李瑜和孫怡擔任「Editor-In-Chief」,至於Ib Kamara則是成為英國《Dazed》的「Editor-In-Chief」,還有Pierre A. M’Pelé成為法國《GQ》的「Head Of Editorial Content」。由此可見,年輕世代厭倦需要咀嚼和沉澱的「文字」,抗拒必須思考和論證的深度文章,他們對於「氛圍」的理解逐漸變成圖像、聲音和影片,亦是傳統媒體靠攏意見領袖的主要原因。其實時尚界從來沒有否定章凝的創意才華,她曾經創立時尚網站《Shine By Three》,兼具攝影師、造型師、模特兒、品牌顧問、甚至品牌代言人等等各種不同的身份,曾於2016年製作《Vogue Me》的數位雜誌封面,舉手投足散發鮮明的時尚魅力。只是時尚媒體和社交媒體擁有截然不同的邏輯,就像時尚媒體聚焦「新聞」,但是社交媒體關注「傳聞」,因此就算章凝推出中國《Vogue》的Podcast,或是致力扶持中國時裝設計師,可惜中國《Vogue》至今還是沒有任何突破,當中三個封面甚至失去時尚品牌的贊助!
〝Anna Wintour親自訪問中國〞
不過Anna Wintour曾經高度讚賞章凝的國際經驗、廣泛興趣和數位專業等等,因此Condé Nast集團不會主動放棄章凝,而是開始招募工作內容和「Editor-In-Chief」幾乎相同的「Deputy Editor」,渴望藉此協助中國《Vogue》突破困境。始終近年中國《Vogue》的時尚地位逐漸遭到動搖,就像中國《Vogue》最近舉辦「Forces Of Fashion」時尚活動,贊助的時尚品牌變成Levi’s®、lululemon和PUMA,至於CHANEL同樣放棄贊助《Vogue Film》時尚派對,最後變成只有珠寶品牌Pomellato和護膚品牌SK-II願意贊助。儘管「Forces Of Fashion」時尚活動,吸引courrèges、FERRAGAMO和Vivienne Westwood等等多個時尚品牌的創意總監親自前往上海,不過主要原因在於這是Anna Wintour睽違十年再次訪問中國,而且她更是為了鞏固Condé Nast集團和其他時尚品牌的合作關係。始終宏觀所有《Vogue》的海外版本,中國《Vogue》的廣告收益還是鶴立雞群,僅次美國《Vogue》。毫無疑問,隨著中國《Glass》、中國《V》、中國《W》和中國《Wonderland》等等猶如「雨後春筍」,Condé Nast集團沒有辦法忽視中國《Vogue》業績下滑的問題!
〝中國《Vogue》如何突破困境〞
除此以外,2009年創刊的中國《GQ》,近年更加威脅中國《Vogue》的時尚地位。儘管中國《GQ》和中國《Vogue》都是屬於Condé Nast集團,但是中國《GQ》憑著《GQ實驗室》突圍而出。時至今日,中國《GQ》的時尚編輯不但開始參與拍攝廣告企劃,更加撰寫需要思考和論證的深度文章,重新建立「讀者需求」,提供媒體價值和廣告創意,亦讓中國《GQ》獲得眾多時尚品牌的青睞,甚至成為拯救中國《Vogue》的秘密武器。若果中國《Vogue》沒有辦法讓人難以產生真正的情感紐帶,最後只會遭到市場淘汰,甚至失去年輕世代的青睞!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