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時尚界傳言CHANEL透過「Private Placement Bond」籌集超過七億歐元資金,並且經由Goldman Sachs和Société Générale負責,始終「Private Placement Bond」能夠避開信貸市場的波動,就像Bosch、Ferrero S.p.A.和Rémy Cointreau等等,同樣採用類似的處理手法獲得資金。儘管2023年銷售金額將近二百億美金,但是隨著CHANEL搬遷總部、主動發表財務報告、以及籌集超過七億歐元,時尚界懷疑CHANEL開始籌備上市計劃,那麼CHANEL會否結束家族形式經營?

〝CHANEL如何蛻變重生〞
宏觀整個時尚界,Hermès集團、Kering集團、LVMH集團、Prada集團和Richemont集團等等已經完成上市計劃,CHANEL則是唯一銷售金額突破百億歐元,依然維持家族形式經營的時尚品牌。不過自從CHANEL邀請Leena Nair擔任全球行政總裁,接替Maureen Chiquet的位置,結束長達六年的空缺,Alain Wertheimer開始善用Leena Nair的人力資源能力,協助CHANEL「改朝換代」,因此曾於CHANEL工作超過二十年的管理團隊,最後還是黯然離場。例如只是短短兩年時間,Alexandra McCauley、Christine Dagousset、John Galantic、Olivier Nicolay、Richard Collasse、Vincent Shaw和Virginie Viard宣佈離開CHANEL,Anne Kirby將於今年退休,亦讓Bruno Pavlovsky的處境變得岌岌可危。毫無疑問,儘管CHANEL和資本市場刻意保持距離,並不代表Alain Wertheimer願意故步自封,就像Leena Nair的和Maureen Chiquet,她們都是具備「Fast-Moving Consumer Goods」背景的行業翹楚,深諳如何征服大眾市場!

〝為何需要籌集資金〞
這次CHANEL透過「Private Placement Bond」籌集超過七億歐元資金,主要原因在於品牌需要擴張商業版圖。始終CHANEL近年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就像Philippe Blondiaux曾經表示CHANEL位於中國的專門店只有十八間,其他競爭對手則是擁有大約五十間專門店,因此CHANEL必須開設更多專門店,而且品牌先後宣佈將會前往香港和杭州,重新發佈2025年早春系列和2024年Métiers d’art系列,顯然就是為了爭奪香港和杭州的「Very Important Client」。除此以外,CHANEL進行各式各樣的收購行動,例如Bruno Pavlovsky和Karl Lagerfeld曾於1997年協助CHANEL創立Paraffection,致力收購巴黎碩果僅存的工坊,並於2002年開始舉辦Métiers d’art系列時裝秀,展現CHANEL的極致工藝和創意巔峰,傳承古老的文化遺產,保護巴黎的傳統工藝。另外,CHANEL早於2016年重組品牌架構,全球行政總裁Maureen Chiquet黯然離場,CHANEL準備搬遷總部,至於紐約的國際業務部門則會遷往倫敦!

〝曾經對於資本市場抱持謹慎態度〞
隨著CHANEL搬遷總部,品牌宣佈邀請Leena Nair擔任全球行政總裁,結束長達六年的空缺,而且她來自Unilever集團,沒有任何關於時尚產業的經驗。饒富深意的是除了CHANEL外,Unilever集團亦於2020年搬遷總部,同樣選擇倫敦。由此可見,Leena Nair能夠登上CHANEL全球行政總裁的寶座,主要原因Alain Wertheimer就是希望透過她的人力資源能力,更換以往的管理團隊,並且帶來大刀闊斧的改革,藉此協助CHANEL達致「Globalization」的目標。若果CHANEL渴望超越Hermès集團和LVMH集團,顯然籌備上市計劃堪稱「箭在弦上」。始終2018年CHANEL主動發表財務報告,銷售金額大約九十六億美金,導致LVMH集團開始披露Louis Vuitton的業績表現,足以證明CHANEL逐漸威脅Louis Vuitton的時尚地位。由此可見,CHANEL具備足夠條件完成上市計劃,品牌估值更是超過二千億歐元,媲美Hermès集團。不過時尚品牌和資本市場存在難以「共存」的本質矛盾,亦是為何CHANEL和資本市場刻意保持距離!

〝上市計劃導致CHANEL失去自由〞
自從五十年代完成收購CHANEL,Wertheimer家族一直經營CHANEL,Gérard Wertheimer更加因此登上瑞士首富的寶座,亦讓社會大眾渴望長期投資CHANEL,「分享」豐厚的利潤。不過Alain Wertheimer和Gérard Wertheimer深諳沒有任何時尚品牌能夠「無限增長」,CHANEL必須達致「Globalization」的目標。只是籌備上市計劃,亦會導致CHANEL失去部分「自由」,情況就像Burberry,要求「創意」驅動「商業」,並且設置每年增長的銷售目標,難以放棄追逐利潤的「本能」!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