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Hedi Slimane正式離開CELINE,社會大眾開始討論究竟時尚品牌是否不再需要創意總監。始終CELINE銷售金額突破二十億歐元,不但超越LVMH集團旗下的FENDI、Givenchy、LOEWE和Loro Piana等等,僅次Dior和Louis Vuitton,就連Bottega Veneta、Miu Miu、Valentino和Versace的市場規模同樣不及CELINE,顯然CELINE和Hedi Slimane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從來不是關於「業績」。那麼擁有「明星光環」的創意總監,為何難以獲得時尚品牌的青睞?

〝難以合作的創意總監〞
不論是CELINE、Dior Homme、或是Saint Laurent,Hedi Slimane每次離開都是「合約」問題,從來不是「業績」。例如今年時尚界屢次傳言Hedi Slimane將會離開CELINE,主要原因在於LVMH集團覺得Hedi Slimane難以合作,因此就算他總是能夠創造銷售奇蹟,亦讓CELINE成為LVMH集團旗下僅次Dior和Louis Vuitton的時尚品牌,Bernard Arnault最後還是選擇放棄,Michael Rider更是迅速接替Hedi Slimane的位置。饒富深意的是當初Bernard Arnault邀請Hedi Slimane擔任CELINE創意總監,卻是賦予他絕對的創作自由,當年CELINE銷售金額不足十億歐元,而且遑論社會大眾如何批評Hedi Slimane,但是他僅僅花費六年時間,CELINE銷售金額已經突破二十億歐元。或許,年輕世代沒有辦法想像LVMH集團為何願意讓他「心狠手辣」摧毀CELINE以往的品牌形象,徹底刪除一切關於Phoebe Philo的「痕跡」,可惜同樣埋下Hedi Slimane離開CELINE的伏筆!

〝時尚集團爭奪時裝設計師〞
一直以來,LVMH集團都是鍾愛擁有「明星光環」的創意總監,就像Dior先後邀請Raf Simons和Maria Grazia Chiuri擔任創意總監,Kim Jones登上Dior Men創意總監的寶座,還有Berluti的Haider Ackermann、LOEWE的Jonathan Anderson、Louis Vuitton的Nicolas Ghesquière,並且挖角Chloé創意總監Clare Waight Keller,以及Saint Laurent創意總監Hedi Slimane。至於Kering集團,Bottega Veneta創意總監Daniel Lee和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則是「一鳴驚人」。Kering集團和LVMH集團對於「創意總監」的選擇,讓人不禁回憶九十年代的時尚界如何「百花爭艷」。例如當年備受追捧的Alexadner McQueen、Hedi Slimane、John Galliano、Phoebe Philo、Riccardo Tisci和Tom Ford等等,他們總是能夠創造銷售奇蹟,甚至獲得時尚界的高度讚賞,因此就算時尚界傳言他們飛揚跋扈,但是時尚集團從來不會覺得他們難以合作。始終時尚產業就是追求創意才華,駕馭創意才華更是需要極端人格,誰會在乎創意總監是否和藹可親!

〝為何不再追求「創意」〞
隨著社交媒體崛起,社會大眾彷彿獲得詮釋時尚的權力,「流量明星」甚至逐漸掩蓋創意總監的鋒芒,就像CELINE HOMME曾於2023年春夏系列邀請BLACKPINK的LISA、BTS的V和朴寶劍出席時裝秀,粉絲的尖叫驚動Bernard Arnault,亦讓CELINE銷售金額持續增長,猶如訴說時尚品牌僅僅需要「流量明星」和「帶貨女王」。例如Hedi Slimane曾經因為Condé Nast集團解僱Emmanuelle Alt,終止CELINE和《Vogue》的合作關係,最後遭到時尚界批評他是難以合作的創意總監。由此可見,不論是時尚品牌,或是時尚雜誌,創意才華已經不再重要,亦是為何時尚品牌之間失去「差異」,時尚雜誌更是放棄「讀者需求」,僅僅為了「時尚品牌」、「流量明星」和「帶貨女王」提供服務。或許,資本市場覺得「穩定」比起「原創」更加重要,因此CELINE才會選擇Michael Rider接替Hedi Slimane的位置,Gucci同樣押注Sabato De Sarno。除此以外,LVMH集團每年舉辦LVMH Prize,可惜就算登上冠軍寶座,他們還是沒有辦法成為擁有「明星光環」的創意總監!

〝創意總監失去存在價值〞
儘管Hedi Slimane就像Karl Lagerfeld,總是能夠堅持自我,不會盲目追逐潮流趨勢,深諳如何兼顧創意、藝術和商業,懂得靈活調整自己的設計語言,擅長減少「時裝秀款式」轉化成為「商業款式」的繁複程序,但是隨著時尚品牌積極透過建構粉絲經濟刺激銷售,顯然時尚品牌不再相信「創意」,亦是為何Brunello Cucinelli、Loro Piana、The Row和ZEGNA等等反而備受追捧。若果創意總監失去存在價值,不禁讓人重新思考時尚品牌之間的「差異」,是否僅僅餘下沒有任何意義的「品牌標誌」!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