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Phoebe Philo睽違六年正式回歸時尚界,並於2023年10月30日正式發佈首個成衣系列,迅速掀起時尚界的熱烈討論。始終自從Phoebe Philo離開Céline,現代女性開始尋找能夠代替「Old Céline」的時尚品牌,就連曾經跟隨Phoebe Philo學習的時裝設計師,同樣成為炙手可熱的創意總監,當中包括Daniel Lee、Matthieu Blazy和Peter Do等等。一年時間過去,「Phoebe Philo」的名字會否再次猶如「病毒」瘋狂透過社交媒體傳播,還是時尚界已經不再需要「極簡主義」?
〝時尚品牌如何演變成為「宗教信仰」〞
2017年,Phoebe Philo離開Céline,現代女性積極尋找能夠代替「Old Céline」的時尚品牌,亦讓時尚界驚嘆Phoebe Philo逐漸成為一種「宗教信仰」。除此以外,曾經跟隨Phoebe Philo學習的時裝設計師,就像Bottega Veneta創意總監Matthieu Blazy、Burberry創意總監Daniel Lee、HELMUT LANG創意總監Peter Do、Maison Kitsuné創意總監Yuni Ahn、以及rokh創意總監Rok Hwang等等,同樣備受追捧,足以證明Phoebe Philo確實建立一群虔誠的「宗教信徒」。2021年7月,LVMH集團宣佈投資Phoebe Philo創立同名品牌,最後卻是長達兩年杳無音訊,Phoebe Philo甚至保持沉默。也許對於其他小眾時尚品牌而言,「沉默」只會遭到市場淘汰,但是Phoebe Philo反而讓人高度期待。可惜隨著Phoebe Philo正式發佈首個成衣系列,曾是「Philophiles」的Alexandra Van Houtte,毫不諱言「I Had The Absolute Worst Customer Experience」,顯然「期望」已經變成「失望」,同時亦是Phoebe Philo需要面對的難題!
〝「Philophiles」的期待〞
或許,Phoebe Philo就像Jil Sander,她們對於完美的執著不會因為商業原因妥協,亦是為何Phoebe Philo的定價策略足以媲美Bottega Veneta、CHANEL和Hermès等等,更是象徵Phoebe Philo深諳如何篩選品牌的忠實客戶。始終「Philophiles」並不在乎潮流趨勢,更加不會浪費時間搶購任何成衣系列和手袋系列,只會關注人類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許正正就是這個原因,Phoebe Philo沒有舉辦實體時裝秀,而且銷售渠道僅僅只有Phoebe Philo的網絡商店。不過由於Phoebe Philo的首個成衣系列猶如一場「飢餓行銷」,導致「Philophiles」彷彿遭到「背叛」,因此Phoebe Philo亦於2024年4月開始調整零售業務,並且謹慎挑選合作夥伴,當中包括10 Corso Como、Bergdorf Goodman、Dover Street Market、Maxfield、Neiman Marcus、The Webster和伊勢丹等等,藉此建立排他主義和稀缺性質。由此可見,成衣系列確實需要透過欣賞和觸摸,真實感受服裝的細節,就連Phoebe Philo同樣沒有辦法避免!
〝時裝設計師如何超越自我〞
毫無疑問,Phoebe Philo就像Rick Owens和川久保玲,他們各自建立一群虔誠的「宗教信徒」,而且深諳如何創造和引領潮流趨勢。不過Rick Owens和川久保玲的審美標準都是聚焦小眾市場,Phoebe Philo卻是屬於大眾市場,導致Bottega Veneta、Brunello Cucinelli、Loro Piana和The Row等等成為Phoebe Philo的競爭對手,當中Bottega Veneta和The Row更是延續「Old Céline」的美學精髓,因此Phoebe Philo必須再次超越自我,否則難以爭奪市場份額。饒富深意的是Phoebe Philo認為時尚品牌根本沒有必要在乎「Story Telling」,更加表示「It Is A Coat。It’s A Pair Of Trousers。I Do Appreciate A Level Of Straightforwardness」,言簡意賅傳遞何謂「設計本質」,但是社會大眾難以真實感受她的設計理念,最後彷彿變成孤芳自賞。另外,瞬息萬變的時尚界,近年亦有能夠模仿Phoebe Philo的Daniel Lee、Matthieu Blazy、Peter Do和Rok Hwang。他們未必「青出於藍」,但是深深俘虜年輕世代,甚至逐漸撼動Phoebe Philo的時尚地位!
〝Phoebe Philo會否遭到市場淘汰〞
不論是Céline,或是Phoebe Philo,雖然整體設計總是能夠完美詮釋現代女性的颯爽英姿,但是不能否認Phoebe Philo就像Nicolas Ghesquière,他們的設計對於亞洲女性而言,確實過於強勢,比例並不符合亞洲市場的審美標準,而且比起Céline,Phoebe Philo更是充滿先鋒主義。除此以外,儘管獲得LVMH集團的投資,可是Phoebe Philo的市場規模難以媲美Céline,導致Phoebe Philo沒有辦法根據歐美市場和亞洲市場調整版型,亦是小眾時尚品牌難以突圍而出的主要原因!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