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ELINE宣佈邀請劉詩詩擔任全球品牌大使,消息迅速掀起社會大眾的熱烈討論。始終以往CELINE全球品牌大使都是年輕世代鍾愛的「流量明星」和「帶貨女王」,就像BLACKPINK的LISA、BTS的V、NewJeans的DANIELLE、以及朴寶劍等等。不過自從Hedi Slimane離開CELINE,Michael Rider則是接替他的位置,也許亦是象徵CELINE將會迎來翻天覆地的改變。那麼隨著SUZY、TWS和劉詩詩先後登上CELINE的代言寶座,Michael Rider如何滿足LVMH集團的期望?

〝CELINE如何增加盈利能力〞
近年創意總監更迭不斷,顯然每次時尚品牌更換創意總監,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大刀闊斧的改革。始終隨著CELINE先後帶來Haute Parfumerie系列和Haute Maroquinerie系列,並且創立CELINE BEAUTÉ,確實逐漸埋下Hedi Slimane離開CELINE的伏筆。宏觀整個時尚界,Hedi Slimane屬於少數專注成衣系列的創意總監,亦是為何CELINE以往不會模仿其他時尚品牌搶佔彩妝市場,直至2019年推出Haute Parfumerie系列,藉此鞏固CELINE的核心價值和奢華屬性。或許,當年BLACKPINK的LISA、BTS的V、以及朴寶劍親自出席CELINE HOMME的2023年春夏系列時裝秀,粉絲的尖叫驚動Bernard Arnault,讓他真實感受韓國文化蔓延和滲透西方的社會大眾,最後決定擺脫難以合作的Hedi Slimane。何況自從CELINE銷售金額突破二十億歐元,不但超越LVMH集團旗下的FENDI、Givenchy、LOEWE和Loro Piana等等,市場規模更是僅次Dior和Louis Vuitton,因此LVMH集團亦要考慮如何增加CELINE的盈利能力,拓展彩妝業務可以說是「箭在弦上」!

〝重塑CELINE的品牌形象〞
饒富深意的是Hedi Slimane花費六年時間,訴說他是如何透過「創意」驅動「商業」,就像Hedi Slimane總是嚴格監控CELINE的形象造型和廣告拍攝,確保每個系列的設計概念能夠準確呈現,並且沒有任何損耗,亦讓CELINE銷售金額增長超過五倍,市場規模超越Bottega Veneta、Miu Miu、Valentino和Versace。可惜由於Hedi Slimane「偏執」控制一切,導致各個部門之間沒有辦法建立深厚的合作關係,最後更是難以滿足Bernard Arnault對於CELINE的期望。一直以來,CELINE總會押注擁有「明星光環」的創意總監,就像Phoebe Philo、Hedi Slimane和Michael Rider先後擔任CELINE創意總監。不過就算Phoebe Philo曾經奠定CELINE的美學精髓,LVMH集團還是願意賦予Hedi Slimane絕對的創作自由,讓他徹底刪除一切關於Phoebe Philo的「痕跡」。也許Hedi Slimane曾於Dior Homme和Saint Laurent證明他的創意才華,但是誰也沒有想過他成功協助CELINE重新登上時尚巔峰,增長幅度甚至超越LOEWE和Miu Miu!

〝為何需要過渡階段〞
這次CELINE邀請SUZY和劉詩詩擔任全球品牌大使,顯然就是為了淡化Hedi Slimane的「痕跡」。始終Michael Rider的名氣不及Hedi Slimane,甚至缺乏鮮明的個人風格,導致LVMH集團必須提供一個過渡階段,調整社會大眾對於CELINE的認知。何況Michael Rider曾是Polo Ralph Lauren創意總監,並且先後任職Balenciaga和Céline,經歷Nicolas Ghesquière和Phoebe Philo曾經創下的輝煌時刻,足以證明CELINE將會重新回歸「Coded Luxury」的潮流趨勢。不過宏觀CELINE HOMME的2025年春夏系列,Hedi Slimane運用「The Bright Young」作為主題,完美詮釋源自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University Of Oxford的學院風格,亦是Michael Rider擅長的設計語言,因此時尚界高度期待Michael Rider會否模仿Anthony Vaccarello,延續Hedi Slimane的美學精髓,同時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重塑CELINE的品牌形象。只是若果CELINE不再擁抱「流量明星」和「帶貨女王」,如何俘虜年輕世代則會成為Michael Rider的重要命題!

〝如何成為「Maison」〞
由此可見,Bernard Arnault對於CELINE的期望,就是成為足以媲美Dior和Louis Vuitton的時尚品牌。何況宏觀LVMH集團旗下的時尚品牌,CELINE的市場規模僅次Dior和Louis Vuitton,亦是為何CELINE必須成為「海納百川」的「Maison」,不再只是盲目追逐潮流趨勢的「Brand」,就像Dior曾經容納John Galliano、Maria Grazia Chiuri和Raf Simons。儘管他們各自擁有截然不同的設計語言,但是同樣能夠持續不斷探索「Bar Jacket」和「New Look」的無限可能!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