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Y/Project行政總裁Gilles Elalouf病逝,誰也沒有想過最後卻會引發「蝴蝶效應」,導致Y/Project逐漸分崩離析,而且Glenn Martens亦於2024年12月離開Y/Project。2025年1月,曾經嘗試靠攏資本市場的Y/Project宣佈正式停止營運,消息再次掀起年輕世代的熱烈討論,時尚界甚至認為失去創辦人的小眾時尚品牌,也許沒有任何存在意義。那麼風靡全球的Y/Project,為何不再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小眾時尚品牌是否已經缺乏生存空間?
〝Y/Project如何登上時尚巔峰〞
2010年,Gilles Elalouf和Yohan Serfaty共同創立Y/Project。可惜只是短短三年時間,Yohan Serfaty由於癌症病逝,Gilles Elalouf決定提拔Yohan Serfaty的助手Glenn Martens,讓他擔任Y/Project創意總監,堪稱Y/Project的轉捩點。當年Glenn Martens憑著獨特的解構主義,協助Y/Project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不但深深俘虜年輕世代,亦讓Y/Project逐漸成為巴黎時裝週的「中流砥柱」,Jean Paul Gaultier更加邀請Glenn Martens攜手合作,共同推出聯名系列。饒富深意的是Y/Project登上時尚巔峰,Glenn Martens確實功不可沒,可惜亦是Y/Project最後分崩離析的主要原因。始終Yohan Serfaty的設計充滿先鋒主義,猶如Gareth Pugh和Rick Owens,Glenn Martens卻是顛覆社會大眾對於Y/Project的刻板印象。不過缺乏品牌故事的Y/Project,隨著Yohan Serfaty和Gilles Elalouf先後離世,顯然已經失去存在意義,而且Y/Project並不屬於Glenn Martens,因此自從Glenn Martens獲得Diesel的青睞,也許埋下Y/Project和Glenn Martens分道揚鑣的伏筆!
〝為何失去存在意義〞
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小眾時尚品牌逐漸失去生存空間。儘管風靡全球的Y/Project曾經嘗試靠攏資本市場,但是就算擁有超越其他小眾時尚品牌的商業價值,可惜Y/Project缺乏豐富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因此創辦人Yohan Serfaty和Gilles Elalouf先後離世,以及創意總監Glenn Martens黯然離場,Y/Project已經沒有存在意義。除此以外,近年Select Shop、百貨公司和網絡商店業績陷入泥濘,亦讓以往依賴批發業務的小眾時尚品牌,難以獲得足夠的資金擴張商業版圖。何況自從MATCHES停止營運,Coupang完成收購Farfetch,以及Richemont集團剝離YOOX NET-A-PORTER集團,小眾時尚品牌必須考慮如何專注發展「Direct To Customer」模式,同時亦要面對經營成本增加的問題,就像開設專門店、擴大產品類別、舉辦轟動全球的時裝秀、以及挖角其他時尚品牌的管理團隊等等。始終當年Barneys New York全面關閉實體店鋪,拖欠The Row至少三百七十萬美金,導致Ashley Olsen和Mary-Kate Olsen需要主動尋求投資機會!
〝小眾時尚品牌的「結局」〞
雖然Gilles Elalouf和Yohan Serfaty共同創立Y/Project,但是Y/Project的「幕後功臣」,一直都是Glenn Martens。由此可見,Y/Project和Glenn Martens分道揚鑣,就像失去創辦人的HELMUT LANG和JIL SANDER,最後只會逐漸變得「面目全非」,亦是為何近年資本市場不再願意支持小眾時尚品牌。何況對於Glenne Martens而言,儘管Y/Project讓他嶄露頭角,可是Y/Project的市場規模不及Diesel,因此Glenn Martens決定選擇Diesel,放棄風雨飄搖的Y/Project。毫無疑問,小眾時尚品牌幾乎難以複製Michael Kors和TOM FORD的成功法則。始終Tom Ford深諳任何創意的背後,都是需要具備商業基礎,因此他曾於2005年邀請Estée Lauder集團攜手合作,拓展彩妝業務和香水業務,藉此增加TOM FORD的現金流量,就連Jenny Meirens同樣表示當年Martin Margiela願意擔任Hermès女裝系列創意總監,就是因為Maison Martin Margiela需要資金支撐營運開支,足以證明小眾時尚品牌沒有可能避免「屈服」資本市場!
〝時尚界為何缺乏「創意」〞
其實對於時裝設計師而言,他們總會嚮往更大的時尚舞台,就像John Galliano沒有可能永遠「停留」Maison Margiela,Matthieu Blazy更會為了CHANEL放棄Bottega Veneta。始終董事會成員僅僅在乎財務報告,時尚集團只會考慮如何獲得快速的投資回報,並且積極「迎合市場」。也許正正就是這個原因,時裝設計師不再執著「創意」,而是持續不斷創造「爆款」,導致時尚品牌之間失去「差異」。不過就算小眾時尚品牌能夠突圍而出,創意總監亦會遭到挖角,最後失去「靈魂」!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