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市場持續崛起,不論是時尚品牌、珠寶品牌、腕錶品牌、彩妝品牌、或是護膚品牌等等,同樣渴望能夠搶佔中國市場。不過隨著中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中國市場甚至開始「報復性消費」,刺激經濟復甦,每個品牌同樣投放更多的資源,希望能夠藉此獲得更高的利益價值。不過各個品牌如此依賴中國市場,同時讓人不禁想起當年日本作為亞洲市場的領軍人物,時尚品牌紛紛進駐日本,最後卻是陷入「失落的十年」。那麼究竟時尚產業過於依賴一個國家,最後將會導致怎樣的結果?

時尚產業過於依賴中國市場?它們會否重蹈當年日本市場的覆轍?
新浪微博

#亞洲起點
如果對於時尚產業擁有一定的認識,相信都會知道八十年代的日本,曾經成為每個時尚品牌進駐亞洲的「起點」。因此,不論是選擇香港、或是新加坡作為「Asia Pacific」辦公室,永遠都是「Excluding Japan」,原因正正就是日本市場足以支撐一個獨立運作的辦公室,負責當地市場的所有業務。1985年的時候,全球時尚產業超過百分之五十五的銷售都是來自日本,亦讓不少時尚品牌更加聚焦日本市場,推出日本限定的時尚單品,情況猶如現在的中國!

時尚產業過於依賴中國市場?它們會否重蹈當年日本市場的覆轍?
新浪微博

#地位崩塌
八十年代,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當時由於美金匯率過高,造成大量貿易赤字,並且為了躲避匯率風險,從而選擇進入日本市場。因此,日本政府實施金融緩和政策,最後產生過多的資金流通,種種因素導致日本社會逐漸靠攏股票市場和土地市場,不少中產階級紛紛購買昂貴的時尚單品,他們追求Bottega VenetaCHANEL、或是Hermès等等具備奢華質感的時尚品牌。不過隨著日本的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日本亦於九十年代開始陷入「失落的十年」。雖然當時中產階級並未減少消費,但是由於青年不再重視奢侈的生活,對於時尚單品的需求持續減少,而且隨著各個時尚品牌紛紛進駐日本,以往神秘的時尚品牌變得過於「大眾」,失去鮮明的時尚魅力。時至今日,日本僅僅佔據全球時尚產業百分之十的銷售!

時尚產業過於依賴中國市場?它們會否重蹈當年日本市場的覆轍?
新浪微博

#中國特色
儘管比起日本,中國現在還是屬於發展階段,而且中產階級依然持續崛起,但是由於八十年代的生育政策,中國反而需要更早面對人口結構的變化,甚至面臨比起日本更加嚴峻的挑戰。何況由於每個品牌都會渴望搶佔中國市場,就像以往BalenciagaBurberry,同樣曾經為了獻媚中國,不但推出荒誕怪異的時尚單品,甚至針對中國市場發佈詭異的形象照片和廣告企劃,狠狠震撼時尚界的「三觀」。究竟這是時尚品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錯誤理解,還是為了獻媚已經不惜一切?

時尚產業過於依賴中國市場?它們會否重蹈當年日本市場的覆轍?
新浪微博

毫無疑問,隨著全球經濟放緩,以及中國市場開始「報復性消費」,各個品牌開始考慮針對中國市場投放更多時尚單品,藉此取得銷售增長。可惜的是隨著各個品牌選擇迎合中國市場,推出七夕限定系列、生肖限定系列、或是農曆新年限定系列等等,反而減少其他國家的消費意慾,而且只是短短十年時間,中國的嗶哩嗶哩、新浪微博、天貓、微信、小紅書、以及抖音等等更加形成獨特的力量,或是薇婭和李佳琦的崛起,甚至徹底震撼品牌的「三觀」,直播購物亦由「紙上談兵」,變成嶄新的銷售渠道,因此就算以往時尚品牌、珠寶品牌和腕錶品牌如何抗拒直播戰場,現在已經不再質疑和試探,就算以往不敢想像,現在亦要全面擁抱。換句話說,時尚界的規則和定義正在逐漸改變。只是回首過去,時尚產業是否真的能夠如此依賴一個國家?如果中國陷入「失落的十年」,或是對於時尚單品已經失去興趣,那麼時尚產業如何能夠承受這樣的風險?

時尚產業過於依賴中國市場?它們會否重蹈當年日本市場的覆轍?
新浪微博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