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Mary Frances Gerety運用「A Diamond Is Forever」形容De Beers的鑽石,不但奠定De Beers作為珠寶界的領軍品牌,亦讓「鑽石」深深綑綁「婚姻」,代表永恆浪漫,最後鑽石更加成為訂婚戒指的標準。時至今日,De Beers堪稱全球最大的鑽石供應商,幾乎壟斷毛坯鑽石的供應,可是為何近年品牌願意主動調整天然鑽石的價格?人造鑽石是否已經逐漸威脅天然鑽石?

〝De Beers為何能夠風靡全球〞

其實「鑽石」和「婚姻」深深綑綁,主要原因在於當年美國陷入「Great Depression」,De Beers業績陷入泥濘,因此1938年的時候,Harry Oppenheimer邀請N. W. Ayer & Son攜手合作,希望能夠扭轉業績下滑的局面。Gerold M. Lauck建議Harry Oppenheimer採用鑽石作為主要材質,製作訂婚戒指,亦讓「鑽石」和「婚姻」之間的關係變得密不可分,訴說永恆浪漫的愛情故事。除了運用「A Diamond Is Forever」形容De Beers的鑽石外,時尚媒體報導明星訂婚的時候,報導重點亦會變成訂婚戒指的鑽石大小,甚至幾乎所有關於明星的愛情故事,往往都會看到鑽石的蹤影。最後,鑽石逐漸演變成為訂婚戒指的標準,鑽石就算「供過於求」,可是由於De Beers壟斷毛坯鑽石的供應,品牌不但掌握市場營銷的節奏,更加獲得操縱鑽石市場的權力,直至近年人造鑽石掀起珠寶界的高度關注!

〝人造鑽石近年迅速崛起〞

2018年,根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Jewelry Guides》,由於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具備相同的特性,例如光學、化學和物理等等,因此鑽石的定義將會刪除「天然」。Federal Trade Commission除了拒絕De Beers的建議外,更加表示若果市場營銷刻意使用「天然」和「人造」區分鑽石的真偽,亦是誤導社會大眾的行為,亦讓天然鑽石不再「獨特」。或許,人造鑽石將會逐漸威脅De Beers,不過社會大眾是否放棄追求天然鑽石,確實還是未知之數,但是顯然De Beers不會坐以待斃,甚至創立珠寶品牌Lightbox®,主要販賣人造鑽石,試圖清晰劃分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的情感價值。始終De Beers渴望能夠透過Lightbox®大量生產人造鑽石,藉此降低成本,同時操縱人造鑽石的價格,從而增加天然鑽石的商業價值!

〝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是否存在本質區別〞

毫無疑問,De Beers渴望透過兩個截然不同的珠寶品牌,傳遞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的本質區別。例如品牌希望社會大眾購買擁有天然鑽石的結婚戒指和訂婚戒指,至於日常生活的珠寶系列,則是選擇人造鑽石。換句話說,De Beers和Lightbox®將會同時佔據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的市場,建立其他珠寶品牌難以撼動的護城圍牆,繼續掌握操縱鑽石市場的權力。儘管如此,但是隨著年輕世代不再嚮往「婚姻」,鑽石已經不再象徵永恆浪漫的愛情故事。若果當年De Beers憑著情感價值,賦予鑽石獨特的象徵意義,那麼顯然品牌需要考慮如何獲得年輕世代的青睞。何況鑽石從來都是「供過於求」,除了高級珠寶系列外,幾乎沒有保值能力。若果De Beers沒有辦法撕掉「婚姻」的標籤,或是清晰劃分天然鑽石和人造鑽石的情感價值,那麼品牌總有一天遭到市場淘汰!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