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週年對於一個腕錶品牌而言,也許未必能夠稱為歷史悠久。不過四十年的時間,也許能夠譜寫傳奇故事。1983年,CASIO推出G-SHOCK系列。當年伊部菊雄意外摔壞自己的腕錶,成為他創作G-SHOCK系列的契機。始終代表精密的腕錶,還是難以避免「易碎」的特性,甚至堪稱腕錶沒有辦法跨越的標準,因此「Toughness」一直都是G-SHOCK系列的核心價值,亦是CASIO的品牌基因。那麼G-SHOCK系列將會如何延續輝煌神話?

〝G-SHOCK系列的發展歷史〞

為了創作完美和堅韌的腕錶系列,伊部菊雄花費將近兩年時間進行測試,並且測試超過二百款腕錶原型,對於錶殼和各種零件進行優化,並於1983年推出G-SHOCK系列。1988年,品牌推出DW-500C系列,奠定五年一次的進化旅程,例如1993年推出DW-6300系列,亦是首個潛水腕錶系列、1998年推出DW-9300J系列,則是運用太陽能提供動力、或是2003年推出的GW-1000DJ系列,能夠自動接收標準時間的電波信號等等。隨著G-SHOCK系列即將踏入四十週年,品牌再次彰顯對於「Toughness」的探索和想像!

〝品牌對於完美和堅韌的追求〞

其實自從1983年推出DW5000C系列,八角形的錶殼設計,至今仍是品牌的核心元素,而且GM-B2100系列亦是延續當年的設計,同時採用金屬結構作為基礎,避免機芯遭到碰撞和衝擊,藉此彰顯品牌對於完美和堅韌的追求,並且搭載藍牙功能和運用太陽能提供動力,能夠帶來更加準確的報時。其實自從1989年推出擁有模擬數字顯示的AW-500系列、1993年推出符合潛水標準的DW-6300系列、以及1996年推出MRG-100系列開始,CASIO融入創新的科技成果。例如2002年推出採用無線電波信號接收標準時間的GW-300系列,改變以往腕錶系列接收和調整標準時間的模式、至於2014年推出的GPW-1000系列,則是全球首款融合能夠接收GPS和無線電波信號的腕錶系列,足以證明CASIO如何開啟持續不斷的進化旅程!

〝「陸地」和「高空」的探索〞

2010年,CASIO推出GW-3000BD系列,能夠承受15G的重力,亦是象徵品牌對於「Toughness」的探索和想像,不再僅僅局限「陸地」,而是正式躍進「高空」。至於2018年推出的GMW–B5000D-1系列,則是採用「Stainless Steel」作為主要材質,重新演繹DW-5000C系列的經典設計,再次詮釋「Toughness」的設計理念,就像當年「Team Tough」研究團隊設定「Triple Ten」的標準,每枚腕錶必須承受十米的墜落、承受十米的水壓、以及維持十年的電池等等,象徵品牌如何貫徹當年伊部菊雄對於「Toughness」的追求!

〝CASIO如何譜寫嶄新篇章〞

1984年,DW-5000C系列風靡全球,亦讓G-SHOCK系列獲得饒舌歌手的青睞,更加植根「Subculture」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年輕世代紛紛佩戴G-SHOCK系列,猶如他們的群體符號,見證「Subculture」的培育和孵化。何況隨著G-SHOCK系列征服美國市場,日本年輕世代重新關注CASIO,而且眾多聚焦街頭文化的時尚品牌,例如A BATHING APE®BEAMSNEIGHBORHOOD等等紛紛邀請CASIO攜手合作,重新演繹G-SHOCK系列。由此可見,經歷四十年的時間洗禮,G-SHOCK系列突破傳統框架,不再僅僅只是CASIO的經典腕錶系列,而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亦是象徵CASIO將會如何譜寫嶄新篇章,G-SHOCK系列更會延續對於「Toughness」的探索和想像!

© Mo & Wo Limited. 版權所有,嚴禁轉載